普洱茶悠久的历史文化
普洱茶文化旅游,离不开茶文化的支撑,即茶知识的普及和推广,需表现出文化品味,这是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20世纪科学技术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更充分地去体验生活的其它了。文化己成为我们生活内容,精神文化需求有时已胜过对物质的需求。文化在今天变得如此之重要,以致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命状态及生存质量均受着文化的主宰和制约。生活不仅是物质的,而且还包括精神的,而精神的享受则是比物质更高一级,更无止境的,这便是人类对自我实现和求发展的永恒的追求。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又是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和制成茶叶的国家。茶叶、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对茶的认识中,对茶的药用、食用和饮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犹其在饮用方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国饮。
茶在中国的历史由来已久。从传说中早在四、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开始,直至今天,经历了药用、食用和饮用的发展阶段,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发明创造的文化代表。
今天,中国的文化更进—步走向世界,民族文化产业已渐成国民经济的大产业,中国正步入世界文化强国,靠的是古老悠久深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其丰富灿烂的的历史、民族文化及独特的人文地理,深深吸引着世人的日光。云南普洱茶文化是深厚而博大的,我希望通过介绍茶文化,帮助大家不仅能充分了解中国和云南普洱茶的基本知识,更能领略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大家都知道,饮茶是人们高质量的休闲方式,是人们精神的需求。饮茶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既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饮茶,并不是为了解渴,也不仅仅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需求,包括社交和自我体现等。所以饮茶已成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活动,可以说是一种高档次的文化消费。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样,民族文化是指整个民族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普洱茶文化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文化是由中国境内不同的民族文化所组成,云南民族文化,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中国文化,是与中国的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同样各民族文化只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分支。离开了中国的地方、历史性,民族文化便失去了其文化的根本。茶文化是中华族精神与中华民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同样普洱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云南民文化精神的组成。
作为以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普洱茶文化是以云南特定的环境氛围为基础,以云南各民族种茶、采茶、制茶,吃茶、品茶、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茶道精神为内涵、以茶艺茶俗为表现的一定社会的整套礼仪和民族及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普洱茶作为中国攸久历史名茶,其文化同样博大深厚,同属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自已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点,成为中国茶文化中一朵耀眼奇葩。它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又有着自已独特的地方民族文化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普洱茶文化也即云南民族茶文化,只有普洱茶文化放在云南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中去研究,才能使普洱茶从自然的历史中走出来并展现出其文化的真实性。
普洱茶文化可分为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物态文化上可表现为茶的栽培、采收、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等,也包括饮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饮茶环境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
在精神文化可表现为茶俗、茶礼、茶德、茶艺、茶道等。如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日“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能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还表现为从茶礼、茶俗上升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如人们在品茶的审美情趣,在茶艺中追求的意境和韵味,及丰富联想、文艺作品;并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茶德、茶道等等。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普洱茶文化是产生于云南悠久地方民族历史的综合性文化,带有云南农业民族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追求自然、讲求质朴、向往和谐与真实,同对在中华各民族茶文化的影响下,在茶艺、茶道的核心文化里,同样富含着儒家的治世机缘,隐现着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着道家的浪漫理想,同样在品茗中倡导着清和、俭约、廉洁、求真、求美的高雅精神。
有古董茶之称的普洱茶,被人们誉为“能喝的古董”、“有生命的茶叶”,它浑身上下,由里到外,就是一门艺术,一件珍品。在中国的六大茶系中,普洱茶虽不象绿茶龙井那样舒张飘逸,高贵青香;也不象乌龙那样果香四溢;更不象花茶茉莉那样茶引花香,但却那么让人迷恋。在五彩缤纷的各种茶中,我独钟情于普洱茶,它不汁多味甜,是那么醇和回甘,难怪清廷皇室选中她。其实你越对普洱茶的认识的深入,越是发现喜欢它回甘的味道和粗犷的长相。就象女人,样子不一定好,但自然清澈,需要的时候却总在你左右,一出现便让人清神醒脑,实实在在不虚浮,长日相伴简直助长仙气。
普洱茶茶名声响亮、品质独特,是人们追求喝茶“喝健康、喝文化、喝故事”的极品等等。的确,普洱茶已成为当今中国茶叶的金字招牌,喜爱茶的人士都以拥有正宗的普洱茶为荣,就连台湾、香港和韩国、日本的茶商更是不辞艰辛,到云南高价收购,使得好的普洱茶价格连年翻番。经营普洱茶的茶商们都知道现在海外价格最高的茶是普洱茶,犹其是八十年前易武产的七子饼,不少喜爱普洱茶的人士都以能得到一饼正宗的易武茶为幸事,可见普洱茶名气之大,声誉之高。云南人制作的普洱茶名声亨誉国内外近三个世纪,云南的先辈们为普洱茶走向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中国的六大茶类中貌不出众的普洱茶,却表现出惟我独尊,粗犷豪放的茶韵之魂。难怪有人形容普洱茶如六十岁的男人,炉火纯青,陈香浓厚。近年来,随着普洱茶闻名于世,普洱茶已远销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几十个亚、欧美国家。如今,云南大山里的普洱茶,让国人爱慕,让世界青睐,更让云南人自豪。
喜欢喝普洱茶的人,大都知道普洱茶出自云南,但不一定知道普洱茶的故乡在哪里,即便知道普洱茶原产于以易武为代表的古六大茶山,也不一定知道六大茶山与普洱茶血肉相连,一千多年来的兴衰演变,有多少神秘的传奇故事。饮茶思源,让我们踏着武候孔明南征的足迹,走进云南、走进《普洱茶记》等史书记载的大茶山。
普洱茶深厚的历史文化,不是去一两次就能品读的,它如同埋在沙土里的珍珠,需要去慢慢寻找捡拾并串连起来。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尘封的历史中去检拾普洱茶的种种。
云南大规模种植茶叶的历史始于汉末三国时期,距今已近1800年。清道光年编纂的《普洱府志》中记载:孔明见茶叶能治瘴疠之病、消除远征之疲劳,视茶树为珍宝,他遍访茶山,嘱咐各民族首领引导各族民众多种茶,搬师回朝时,倡导以茶为药、以茶为饮,促进了茶叶种植,推动了“南蛮”的社会经济发展。今西双版纳、思茅各族人民尊孔明为“茶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诞生日,思茅等地会举行“祭茶祖会”,祭祀、缅怀“茶祖”,放孔明灯。在西双版纳,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把南糯山称之为“孔明山”,把孔明奉为茶祖,民间传说:茶是孔明插下的拐杖生长而成,祭奠至今。这种世世代代承传的采茶前祭奠茶树王,七月半祭茶祖,放孔明灯,已是源远流长。
其实云南少数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野生茶叶并加以利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种植、和使用茶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丛林生活中,懂得了利用丛林进行生产和生活,从而发现和利用野生茶叶。经研究,濮人即今天的布朗族、德昂族、佤族是世界最古老的茶农,今天普洱地名即源于“濮儿”,普洱茶也即“濮儿茶”,各民族不仅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加工食用方法,并发展成自己特有的茶艺、茶礼和茶俗,还将茶与宗教、祭祀相联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如:在阿佤人心中茶叶是最圣洁的灵物,阿佤人用茶祭“司岗里”祖先,用茶祭太阳神、月亮神,生娃娃道喜、老人去世、劳动干活、腰酸头痛,生疮生病都要用茶、吃茶。
哈尼族把茶叶奉为吉祥之物,期望发达兴旺,昌盛繁荣,婚、丧、嫁、娶要办的所有要办的事情离不开米、蛋、茶这三样东西。其用茶的含义是在祈求消灾灭病,清吉平安。他们把茶看作民族精神哲学的物质体现。因此茶在边疆各民族中最早用于祭祀,有“无茶不祭”之说,将茶与祖先、鬼神、社会交往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哈尼族对发展茶叶,不仅是经济依靠,还是社会交往信物,是他们崇拜自然物的民族哲学的重要表达方式。
云南有24个中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信仰和崇尚,他们都有独立的哲学和独特的风情,都把茶当成一种高洁典雅的物品,认为茶是上通天神,中达祖宗,下连亲友的媒介和信物。茶之为用十分高洁,茶之作意极其深邃,现在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与茶息息相关、相依相伴。云南少数民族在千百年普洱茶的栽种、加工、储存和在药用、食用及饮用中积累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技艺,并在与内地文化的交流影响下,形成了各个民族独特和无比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不将这种文化积淀为一种民族精神,体现于日常饮食习俗中,以茶礼、茶俗展现出来,显示出自已独有的茶艺、茶道,如白族三道茶、哈尼族“哈尼节节”、傣族竹简茶等。所以普洱茶是云南少数民族创造的,云南民族文化已深深融入普洱茶文化中,使普洱茶成为具有云南独特地方文化的中国茶文化百花园的一枝奇葩。
中国是茶树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包括野生大茶树、农家品种、育成品种等350多种,茶树的形态特征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和按发芽迟早分早生种、中生种和晚生种三种。
中国茶园面积有100余万公顷,茶区分布东起台湾东岸,西至西藏,南起海南,北至山东省荣成。全国共有20多个省(区),近千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共分为四大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以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的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犹其是云南,这里地形复杂,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
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优异的色香味、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如有风景名胜、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除外界因素外,栽种的茶树品种优良,管理较好,有一定的采摘标准,制茶工艺独特等也是重要因素,
中国名茶多达数百种,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从文献记载看,云南普洱茶自唐代以来,一直名列中国名茶排行榜内。普洱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己历1000多年。
中国六大茶类是指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
普洱茶在过去一直被列入黑茶类,民间也有把普洱茶说成绿茶,或说成是红茶,引起茶学界长期的争论,
普洱茶是中国的历史名茶之一。还不说从传说中三国时期的“孔明兴茶”算起,仅从唐代已有明确记载的“散收,无采造法”初始状态的普洱茶,到现代用人工后发酵方法生产的普洱茶,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当今普洱茶重新被人们重视,饮用的人群越来越多,产量不断扩大,产品形态更多种多样,关心和研究普洱茶的人也更多了。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扩大,人们对普洱茶在很多问题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有哪些保健功效等提出了不少见解。
现在,全国植物学界权威已改写正名并确立了云南独有的大叶种“普洱茶”在中国茶史和茶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并将普洱茶的科学探索进一步推向深入。专家们普遍认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内质特点的有别于六大茶类的独特茶类特种茶类。其加工和特性都不同于全发酵的红茶,也不同于后发酵的黑茶。
专家们普遍认为普洱茶包括生茶和熟茶两类。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制成的晒青毛茶和紧压茶;熟茶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茶共有散茶、紧压茶、贡茶、边销茶等之分。
普洱茶不发酵的散茶和紧压茶,习惯上称为生普洱茶,它包括历史上经过漫长自然陈化至今还留存的老茶,称为陈香普洱茶或“老普洱茶”,但这种老茶已越来越少,已是不易得到,故人们说是“能喝的古董”;市场上除生茶外更多的是经过现代人工后发酵茶加工成散茶和紧压茶,习惯上称为 “熟普洱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好的熟普洱茶与珍贵卤老茶一样具有醇和、耐泡、陈香的特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中心,云南也是中华民族茶文化的摇篮。但关于茶树的原产地,过去一直认为在印度阿萨姆。阿萨姆种是享誉全球的大叶茶树,所以在历史上,有些英国的植物学家当印度是阿萨姆种的原产地。
全世界发现茶属植物40种,几乎都在我国,云南就有33种之多,占82.5%,且不断有新种和变种发现,形成全世界茶树植物重点,足见我国是茶树起源的中心。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中华民族是世界茶文化的创造者,这是全世界的共识,而且,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根据茶文化来认知中国。但是自182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阿萨姆地区发现所谓野生大叶茶以后,英国部分学者就提出“世界惟一茶树原产地是印度”的说法,产茶大国中国茶叶,也变成1200年前从印度传人中国的变种,这一说法然延续了100年,原因就在国境内未发现野生大茶树。到底那里世界茶树原产地?这是一场历时百年的世界茶坛大论战。
今日的世界茶坛在谈及茶树原产地的时候,人们会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是在中国滇南的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他们只能困惑地摇头:“这个问题已
经争论了100年还未定论,谁知道呢,可能在中国,也可能在印度的某个地方。”确实,在云南大量千年古茶树还没有被发现以前,谁也不敢对此妄下结论。
景谷县盆地芒线,发掘距今3540万年前的茶树始祖宽叶木兰(新种)化石。宽叶木兰化石,地质古生物学称为“第三纪景谷植物群分布系”是我国少见的渐新世植物群,也是唯一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波击的区系。景谷县盆地芒线发掘的宽叶木兰化石,更证实了世界茶树源在中国云南。
云南具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之称,是世界古茶树的摇篮。从植物分类学上讲,茶树是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被子植物门。从植物进化论上讲,茶树起源于第三纪宽叶木兰,名“古木兰”。归属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是茶属及茶种的老祖宗。云南是世界野生茶树的故里,是茶树植物的摇篮和世界茶叶的主要原产地。全世界山茶科植物种类有32属380种,其中有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山茶属、茶亚属有40个茶种)。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发展茶叶的一块天然宝地。经众多专家的研究,当勐海南糯山、澜沧景迈古茶树王,尤其是澜沧邦崴千年古茶树王的发现,颠覆世界茶叶原产地在印度的学说,改变了人类种茶的历史。
1993年4月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对邦崴千年古茶树王进行了考察,认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形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形的对称性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对称性更高。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要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类型结论。”这一结论轰动了世界,它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中心。
时至今日,在云南西双版纳、思茅和临沧等地,仍遍布着大量野生茶树群落和最早驯化、种植的古茶树群落。在云南野生茶树群落大植物圈里,2004年西双版纳古茶树古茶园资源普查的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境内古茶树、古茶园面积达13万亩,其中植株较多是连片百年以上古茶园共有82234亩,其中勐腊县27793亩、景洪市8225亩,勐海县存有46216亩。早在1961年10月,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乡贺松寨小黑山热带森林中发现了一棵前所未有的野生大茶树,是中国最早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树高32.12米,直径1米,树幅10米,属野生乔木大叶茶,经中外茶学专家鉴定为世界野生茶树之冠。巴达茶树王的发现,为茶起源中国力证的开篇。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树龄达千年。思茅地区就 有七个县(普洱、墨江、景谷、镇沅、景东、澜沧、孟连)29处,古茶树群落面积约4600余公顷。总面积约7万亩古茶树群落分布。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千家寨野生古茶树群落总面积达28747.5亩,分布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中,为大面积密集型野生茶树群落。两棵前所未有的野生古茶树,定名为千家寨1号和千家寨2号,其中千家寨1号树龄为2700年,断定是世界目前上最大最古老的野生古茶树。澜沧县的景迈、芒景有千余年的栽培型万亩古茶园,被国内茶学专家称为栽培型万亩古茶树的博物馆。
在临沧双江,有树龄上千年、面积达800公顷的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在凤庆香竹菁,发现3200年树龄是目前世界发现最粗、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树,临沧被专家称为“世界上少有的生物优生地”。
其中作为古老的工人栽培茶树树龄从100年到1000多年不等,但大多数在200~800年之间。如: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树高5.5米,径1.38米,树幅10米,树龄800年左右;贺开大茶树,树龄300年左右;落水洞大茶树,树龄500左右; 杨家寨大茶树,树龄500年左右,高23.5米的大茶树,是至今世界上发现的栽培型大茶树中最高的大茶树。
在古代,凡是经由普洱府为集散地销售的茶叶,在历史上都称为普洱茶。但普洱茶始终因其复杂的历史渊源和极其丰富与厚重的文化积淀,留给人的悬念和争议太多:迷一般的历史、没有文字佐证的起源、产地的多样性、加工的工艺又随时代而变化、在运输方面,更有着说不尽的故事,所有这些无不赋与无比神秘的色彩。正因为如此,至今仍有太多的悬念和争议。
前面谈到“普茶”即是“濮茶”。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经种茶。《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三国时的吴普在其《本草》一书中记载:“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 晋.傅巽《七诲》叙述了当时各地的名特产品,有“南中茶子”的记载,“茶子”就是成个成块的紧茶,说明云南紧茶在汉晋时期已是与宛柰,齐柿、燕栗、巫山朱桔、西极石蜜齐名的特产。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此看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唐宋时期是普洱茶的兴旺发展时期。中国茶圣陆羽的茶学专著《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书中并指明了茶的产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同是唐人出使南诏的唐使樊绰在其所著的《蛮书》卷七载:“茶出银生(今云南景东)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家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宋朝李石所著《续博物志》继《蛮书》之后也有类似记载:“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杂椒姜烹而饮”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饮茶方法,至今仍有人沿用。“采无时”是说“采茶不分季节,一年到头都可以采,这正是云南南方亚热带气候茶叶生产周期的真实写照。“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这里未指出茶名,只说地界,据专家考证,唐代 “银生城”即“银生府”,是唐朝南诏六节度使之一的驻地,即今云南省景东县,所辖地域为西双版纳和思茅。“银生城界诸山”,当指有茶的哀牢山、无量山“银生节度”所辖的县,自当包括今思茅市、西双版纳州,“蒙舍蛮”中亦有“濮蛮”,或许当时就叫“濮茶”,其用“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法,至今还保留在佤族饮用的擂茶和基若族的“凉拌茶”中。
清嘉庆四年(1799)檀萃写的《滇海虞衡志》日:“普茶,名重于天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说明早在唐代南诏时期,普洱茶已销往西康、西藏等地“西蕃”地区了。
及至宋代,云南大理国与宋边界形成了一些“以茶易马”的茶马市场。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中记载:“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曼砖,六日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书中明确记载产普洱茶的六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州境内。
清代檀萃《滇海虞衡志》:“普洱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曼砖,六日曼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可谓大钱粮矣。”
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普茶”一词的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浙《滇略》中提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说明,明代的普洱茶是“蒸而成团”的紧茶。
公元1659年,云南普洱茶被正式写入朝廷贡茶案册,并指定为皇家冬天专用茶。清代普洱茶作为贡品团茶,每年向清代朝廷进贡有一定数量。20世纪60年代初,故宫清理仓库时,有一批保管,有大团茶“人头茶”,小团茶“女儿茶”等,现保存完好。最近在广州还发现有清代“御用茶膏”。
清朝时普洱茶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远销号称十万担以上,宫廷将普洱茶引为贡茶后,清朝雍正年间,云、贵、广西三省总督鄂尔泰,积极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于雍 正七年七月置立普洱府,在普洱府增设官茶局,所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在云南普洱府今宁洱镇,建立了宫廷贡茶制茶厂,以西双版纳最好的晒青女儿茶,制成金瓜茶、人头茶,敬贡朝廷。专司上贡用茗,普洱茶更声名远播,曹雪芹将普洱茶写进了《红楼梦》,俄国文学家托尔斯太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
其实,作为贡茶的普洱茶渊源由来已久,早于西周时已确立。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 汉代史载益州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至少证明普洱茶从汉晋时期已开始供奉内地宫中。
在唐代普洱茶销往四面八方,声名远播。同时也进入了皇宫朝廷。史书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名重天下,京师尤重之”。如果普洱茶不进入皇宫,得不到皇室权贵的青睐,那有京师尤重之的记载呢?
宋代,普洱茶更名重天下,云南茶叶销往西域与日俱增,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自宋至清,为了控制对西北少数民族的茶叶供应,设茶马司,实行茶马贸易,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
到了清朝,普洱茶的声誉进一步远播,《新篡云南通志》中记载“普洱”之名在华茶中所占的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可比。这一地方名产同样也引起了清朝宫廷的注意及好感,雍正皇帝于公元1726年,指派满族心腹大臣鄂尔泰出任云南总督,推行“改土归流”的统治政策。三年后设置“普洱府”,控制普洱茶的购销权利,同时推行“岁进上用茶芽制”,选最好的普洱茶进贡北京,以图博得皇帝的欢心,并曾经得到皇帝多次赐匾,目前仍留有光绪皇帝赐“朝天瑞贡”匾一块。
明、清初中期是普洱茶的兴盛时期,犹其“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在明清时更成了宫廷豪门的饮茶时尚。
普洱茶的价值早在古代已深受重视。犹其清朝,云南普洱贡茶进入宫廷深受欢迎,与其他茶种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普洱贡茶来自南方深山老林原始大茶树的茶菁,茶汤特别浓酽纯厚,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保健功效卓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清朝满族祖先原本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了帝王统治者之后,养尊处优,饮食珍馐无所不极。那些饱食终日的深宫皇亲国戚特别喜爱和赏识普洱茶。因此有“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一时传为佳话。慈禧太后年事已高,最喜欢在冬季里,刚吃完油腻,喝普洱茶,因它又暖又能解油腻。
“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规范,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的风尚。正如《滇略》所说的.“土庶所用,皆普茶也。”当时上下饮茶品茗者,品饮普洱茶的遍成嗜好。连《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都喝起普洱茶来了,其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这一节中,贾宝玉叫冲泡普洱女儿来喝,以助去腻消化。
在贡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厚爱,也是后人时时称赞不绝的。连大观园里贾宝玉都喜欢普洱女儿茶。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中已有详细的记载:“所谓普洱茶者……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作为贡茶的女儿茶,都来自云南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茶园,每年谷雨前,由未婚的少女采摘,采茶时将茶菁放入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时,才取出放到竹篓里。采来的女儿茶,与茶园主人对分,以作为工资。少女们将分得的女儿茶拿到市面销售,往往都被抢购一空,而得的钱作为嫁妆之用,故名“女儿茶”。
普洱茶不仅在国内,而且也是向国外最早贸易传播的中国茶之一。英国、法国是首先从中国向外引种云南 普洱茶的国家。19世纪中叶,随英国占领印度、缅甸,法国占领越南后随即把云南划为侵略中国的势力范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后,英法先后在用普地区设立海关,普洱茶源源不断进入欧洲,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故英文把红茶称作Black Tea,意思是黑茶,而普洱茶在历史上一直归为黑茶类,然汤色红亮胜过欧洲葡萄酒,难怪其有此难辨之误。
普洱茶深受英、法、俄等王室及国民喜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太在《战争与和平》巨著中,也描写了喝普洱茶的场面。普洱茶独步的口味品质和清食、解腻化痰、降脂、减肥、抗癌等保健功效,至今仍备受海外,犹其是英、法等国的欢迎。正因为如此,云南普洱沱茶在法国有了“名份”,入了保健食品的“药典”。
日本人白明治维新以来,不遗余力地向外推销来自本国的东西,而推销别人的东西恐怕只有一样,那就是普洱茶。一向对食品饮品极为苛刻的日本人恬慨陈词: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在于经过一千多年自历史,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时常饮月就会感到有利尿、助消化、醒酒、减肥、健身等写效。并且呼吁: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应该普西饮用普洱茶。日本《中国医报社》社长坂本敬四郎对云南普洱茶的保健作用作了难得而精辟的描述:“云南普洱茶的绝妙之处在于经过一千多年历史,至今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时常饮用就会感觉到:有利尿、助消化、醒酒、减肥、健身、增强食欲的功效,不胜枚举。为了全世界更多更广的人们的健康,而应该普及饮用。”
关于普洱茶的医药保健功效,早于公元1765年,清赵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还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在其卷六《木部》又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嗓,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
现代普洱茶理化方面的研究证明,普洱茶除了具有同其它茶一样的药用功效,如解渴提神、帮助消化、清胃生津、醒酒减肥、刮肠通泄、利尿解毒、降脂健身等作用外,犹其降血脂、调节胆固醇、缓减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和减肥健身作用特别明显。
日本研究认为“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醇素的脂肪酶,这对脂肪分解具有有效作用”。
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中国的云南普洱沱茶使二十名血脂含量很高的病人两个月内血脂下降了22%。“云南普洱沱茶中有一些不明物质,可溶于水,有促进新陈代谢、平衡和调节胆固醇奇效。”
目前国内外最新研究还发现普洱茶还有降压抗癌等功效,云南普洱茶属大叶种茶,古老茶园都是乔木形态,茶叶厚大,儿茶素、矿物质等成分特高,相对的有机锗也较丰富,因此科学家们对云南普洱茶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及抗癌作用特别重视。认为普洱茶中丰富的有机锗被吸取后而运行于人体的经络中,可以将人体内可怕的重金属阳游离子,结合起来而排泄出去,对人体有净血作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
1986年10月17日,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问云南在隆重的赠礼仪式上,云南省赠送给女王的两件珍贵礼物,其中一件就是金毫显露满屋飘香的“滇红特级功夫红茶”。滇茶,作为礼物送一国君主,这里面包含的份量可想而知。
20世纪初期,谨慎的西方人仍心有余悸,当时咖啡也引入欧洲,许多人对这种新奇的饮料仍争论不休。相传瑞典国王斯塔夫三世特意找来两个双胞胎死囚作试验。一人每天喝咖啡,另一人则喝茶,试验结果大出意外,喝中国茶的弟弟竞活到了83岁。中国茶终于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
中国茶叶传至英国,当归功于卡特琳娜皇后。1662年,葡萄牙的卡特琳娜公主远嫁英王查理二世,她在出嫁时把已传人葡萄牙的中国红茶带到英国,也把饮茶风习传至英国王室。以至当时的英伦三岛,人们视饮茶为高贵的象征。宫中设有华丽的茶室,皇后常邀一些达官显贵到宫中饮茶。下午3:45饮茶的时尚保留至今。bsp; 如今的英国皇室饮茶之风一如既往,女王及其丈夫也喜爱饮茶。据载,当年“滇红”原产地顺宁(今凤庆)制成的“滇红”功夫茶,由于优质的普洱大叶种茶和精湛的工艺而获得高度赞誉,飘洋过海,运到伦敦白金汉宫时,女王曾爱不释手,视为珍品,盛于玻璃器皿中妥为保存。
而今,随着普洱茶闻名于世,普洱茶远销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美国茶叶专家到云南普洱等地考察后写道:“在这个理想的自然条件下,使云南当之无愧地成为茶叶的祖国,云南茶为目前世界上第一流的味美香清之茶。”
茶是山地的奉献,茶是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纽带,茶把各民族的文明、文化与经济紧联在一起。可以这么说,普洱茶文化是云南民族贡献给世界最宝贵的文化之一。 茶佛文化 与唐蕃
吐蕃的祖先羌族从远古时代起就住在我国的青藏高原一带,汉代是称西羌,唐初赞普(君王)松赞干布统一青藏以后成为吐蕃,宋明元时期也有称西蕃的,到清时定名为藏族。
文成公主西嫁奠定了唐蕃友好关系的基础
唐初赞普(君王)松赞干布统一青藏一带建立起奴隶制政权以后,唐蕃双方都表现出要建立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的愿望,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据《资治通鉴》,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唐政权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采取了诸如怀柔、和亲、互市、朝聘、册封、招抚等一系列比较明智的政策和手段,从而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任,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唐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吐蕃赞普则仰慕中原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并于634年遣使来朝,向唐表明和睦相处的诚意和态度,同时提出联姻要求。于是唐太宗下书临抚。640年太宗委派朝中尚书大臣专程护送文成公主西行,松赞干布则亲自到青海鄂陵湖迎娶。自此唐蕃友好关系变成了更为亲密的甥舅关系而载入史册。
和平使者文成公主博学多才且笃信佛教。入蕃时随身携带了释迦牟尼真像同行,并带有大量儒家静电、佛经、医书、饼茶及珍宝饰物。随行人员中有儒士、僧侣。
吐蕃本无城邑和寺院,为了供奉来自大唐的佛祖,特地建造了小昭寺。文成公主每天都要行佛礼,由汉僧专司供奉之职。有法师专门翻译佛经。吐蕃从此开始接受佛教文化。
与此同时,汉僧还将带去的医书译成藏文,编成《汉公主大医典》,这是吐蕃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
茶文化也是从文成公主开始在吐蕃传播。由于吐蕃以畜牧为业,食物中肉、乳较多,而饮茶恰有止渴生津、解油腻、助消化之功能,故而一开始就受到上层贵族的欢迎,并逐渐盛行,以致发展到“夷人不可一日无茶”的境界。而到如今藏胞的枚人均饮用砖茶接近4千克,成了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多的一个民族。可见文成公主乃是向吐蕃传播饮茶知识与茶文化的的一功臣。
在佛教传入吐蕃之前,高原各民族部落信仰本(一做“笨”,或作“棒”)教,崇拜多种神,并信仰万物有神。在思想意识中对汉族是有敌意的,把汉传佛教视为入侵之外敌和民族灾难,因而形成一股反佛力量。然而本较毕竟是在极低的原始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崇拜的神与神之间并立平等的思想与吐蕃当时社会已经形成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奴隶制社会是格格不入的。故而经过一番艰苦曲折的较量以后,到了弃松德赞执政时期,本教终于被佛教同化了。
汉传佛教对松赞干布有很强的感染力,他根据佛家思想颁布了以“十善”、“十六要律”为内容的“民众守则”,并编入吐蕃法典,藉以强化自己的统治。与此同时,他还在大唐文化的影响下,改革了吐蕃的管制和军制。
松赞干布对唐一直持亲善友好的态度,并常以臣自居。他向大唐奉献过珍贵的礼品,以求得大唐的官职为荣。高宗继位后,为缅怀太宗为富国强兵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对松赞干布的恩宠,在加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的同时,还刻其石像于昭陵(太宗墓),至今犹在。这是汉蕃亲密友好关系不可磨灭的证据。
金诚公主西嫁巩固和发展了唐蕃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西嫁以后,到了葛尔家族执政时期,却被论钦陵之徒进犯汉地而给唐蕃关系蒙上了阴影。
罕为人知的吐蕃女杰赤玛伦是一位武则天式的在政治上很有建树的伟人。她是松赞干布的孙女,是赞普芒松芒赞的王后。他分别以王后、母后、祖母的身份,或辅佐或摄政或主持吐蕃政事达三代之久。他非常珍视祖父与唐建立起来的亲密友好关系,因而竭力主张予以恢复并加以发展。707年,为向唐表示友好,特派使臣向唐贡献方物,并同时为孙王请婚。中宗即以宗室女金诚公主出嫁。这是唐蕃第二次和婚,它再次表明唐蕃友好终究是历史的主流。
金诚公主西嫁有锦缎珍宝及江南名茶等物作陪嫁物。由于金诚公主也虔诚信佛且素受宫廷教育,故将小昭寺的佛祖真像隆重地迎接到了大昭寺,而她则每天以高洁的茶汤供奉佛祖。据《汉藏史集》记载,随金诚公主入藏的工匠还根据神话传说中的鸟衔茶枝入蕃、用茶汤治好蕃王疾病的故事,将鸟衔茶枝图画在所制的上等茶碗上。这是吐蕃有专用茶碗之始。金诚公主西嫁以及她为传播和弘扬茶、佛文化作出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唐蕃友好关系。金诚公主的丈夫曾上书唐皇,表达感恩之情和永结友好的愿望,他也仰慕中原文化,曾请赐经典古籍,“自汉地迎请和尚多人,敬信佛法。”汉僧的主要任务就是讲经和译经。
公元779年,吐蕃建成了历史上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佛教寺院――桑耶寺,自此有了吐蕃出家的僧人和僧伽(众和尚)组织。佛教的规模发展,诱发了“佛、本”之争,经过一番争斗,蕃王认定本教已经不适应吐蕃的发展,于是下令本教徒归佛或返俗,并令官民一律信佛。佛教大兴,本教消失,唐蕃友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为了大力发展佛教,吐蕃王室确立了僧侣的官阶,并制定法律保护僧侣,把僧侣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故《唐史》有“国政蕃僧”之说。吐蕃佛教从传入到发展,直到教派林立、政教和一的局面,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而逐步形成的。
大唐两位公主入藏,为传播茶文化和佛文化、为唐蕃友好及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的卓越贡献必定为后人所敬仰。
上一个:保山德宏的茶文化下一个: